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和基層治理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之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這集中凸顯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伴隨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浪潮,階層利益結構不斷調整、人口流動性加劇、新型社會矛盾風險傳導性增強,市域正在成為社會矛盾和社會風險的產生地和聚集地。因此,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提出不僅恰逢其時,還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在我國行政架構中,市級處在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就是著眼于市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以城帶鄉、以點帶面的特殊定位,指導推動以設區的市作為完整治理單元,發揮市域在制度建設、方法運用、資源統籌、技術支撐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著力將重大矛盾風險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確保矛盾風險不外溢、不擴散,最終推動政治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安寧。市域社會治理是一種可以彌合宏觀國家治理結構與微觀基層治理行為的聯結式樞紐,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中堅帶”作用,能夠構筑起國家和基層之間的橋梁。總之,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不僅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點領域和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還是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基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可以進一步從治理理念、治理體制機制和治理手段三個方面構建一條整體化、立體化、迭代式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現路徑。
第一,治理理念先行,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強心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這標志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將走向一個嶄新、明晰的方向。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以治理理念為引領,不斷為其注入“強心劑”。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方向掌舵和凝心聚力作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應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形成多方聯動市域治理“共治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其次,要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當前,在我國的社會治理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環節,需要我們更加用心用情用力采取措施加以解決。要凸顯市域社會治理的價值取向,重視和保障人民在市域社會治理實踐中的地位、作用,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抓好社會治理領域的民生工程,在增進民生福祉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最后,要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強化市域統籌協調功能。根據市域治理的復雜性、長期性和不確定性,要從全周期管理視角構建市域統籌協調功能,發揮行動主體和資源要素的潛在效能。特別是針對條線垂直管理和街鎮屬地管理缺乏聯動、信息屏蔽、難以形成長效合力的問題,需要注重將“條條”部門的專業管理與“塊塊”部門的屬地管理優勢相結合,實行“條塊聯動、塊抓條保、屬地統領、捆綁考核”的屬地化條塊聯動管理模式。
第二,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拉動“新引擎”。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關鍵是要通過各種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激活市域層級治理活力。首先,進一步完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委領導體制,統籌市域各方力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充分發揮黨委的政治引領作用,增強市域社會治理引領力,把黨的領導優勢同政府的資源整合優勢、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社會組織的服務群眾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城鄉聯治的一體化領導體制機制。明確各層級治理職能,形成市級統籌協調、縣級組織實施、鄉鎮強基固本的市域社會治理鏈條,充分有效發揮各個層次黨委和政府職能作用。其次,建立高效靈活的智慧治理體制機制。要加快形成黨政部門、社會組織、公眾等治理主體積極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以破除數據壁壘和技術鴻溝,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跨系統的協同共治。在社會治理相關部門之間構建起信息共通、資源共享、問題共處的高效協調機制,形成部門協作、系統聯動的社會治理體系,有效整合社會治理力量,發揮市域社會治理的最大效能。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收集、獲取、交換、利用渠道,實現信息資源的快速有效傳遞。通過設置治理聯席會來匯聚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推動治理工作穩步進行。最后,多措并舉,進一步完善學習交流培訓機制。一是建立并完善學習機制。黨員干部要加強學習,科學認識市域社會治理的基本原則、指導方針和實施辦法。通過定期組織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培訓會,使其更加準確地掌握市域社會治理的概念和內涵,統一思想認識,提升理論水平,增強業務能力。二是構建常態化的培訓工作機制。引入大數據管理、數字治理人才和課程資源,加強對市域社會治理人才的教育、培訓,有針對性地提升人才隊伍利用數據驅動市域社會治理的能力。三是建立省際工作交流機制。舉辦高水平的經驗分享會,促進省際、市州的經驗交流,集思廣益,增進對市域社會治理的理解和創新。
第三,治理手段多元,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打造“工具箱”。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不斷提高治理能力,豐富治理手段,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的“工具箱”。首先,要加強法治保障,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集約高效的市域社會治理法治體系,實現社會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并構建嚴密的市域法治監督體系,健全立體化的市域法治監督網絡。其次,要強化“智治”支撐,尤其要突出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學創新在市域資源整合和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要在市域層級充分整合多方資源,并進行有益轉化。未來政府的治理不是部門中心,而是將政府多層級多部門功能整合成功能模塊。因此,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建設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功能模塊。將政府多層級多部門功能整合成功能模塊,更多地開發諸如“城市大腦”等跨層級跨部門跨領域的應用模塊,推動數字技術、組織創新及治理體制改革的協同增效,不斷拓展應用領域,不斷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綜合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水平。推動基層綜治中心、專業性矛盾糾紛化解平臺等平臺建設,通過平臺整合資源,實現聯調聯動。大力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中的運用,促進信息互聯互通互享。最后,堅持以督促建,建立全方位、全過程的市域社會治理質量監測體系。一方面,應設置一套完整、系統和科學的監測指標,借助數據綜合治理平臺,按照監測指標進行市域社會治理質量的監控,對公共服務、糾紛調解、矛盾處理、社會福利、技術賦能等治理事件進行全方位監測。另一方面,應確保形成監測閉環。其中監測前的理念、目標和設計必須清晰,監測中的組織保障、人員配置和資源調配方面必須實現優化配置,監測后的反饋、獎勵、罪責和容錯等必須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