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承載著與城市的信息互聯功能,滿足政府、企業和個人對社區內部信息的需求,對內承擔著社區信息采集、轉換、處理職能,并與社區基礎設施實現連接,滿足各環節在高效、節能和環保運行過程中對信息的需求。
1、智慧社區概念
1.1背景
從2012年開始,智慧城市建設逐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我國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智慧城市建設除了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外,還要解決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包括城鄉差距擴大、城市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服務配置不足、資源環境惡化等。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智慧城市的積極推進,我國智慧社區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政府的引導下,我國許多城市都開展了智慧社區建設的探索,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天津等城市。選擇科學合理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構建平安和諧、以人為本以及生態宜居的社區生活環境,是擺在政府和城市管理者面前的問題。當前,數字經濟和數據成為驅動社會和經濟變革的主流方式,以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社會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技術要素。在此背景下,智慧社區的建設與發展也就成為了提高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體現。
1.2定義
智慧社區是通過綜合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社區內人、地、物、情、事、組織和房屋等信息,統籌公共管理與服務等資源,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支撐,依托適度領先的智能基礎設施,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社區管理與服務智能化發展的創新模式。目標是將社區建設成為政務高效、服務便捷、生活智能、環境宜居的社區生活新業態,支撐智慧城市的建設。
2現行智慧住區技術標準體系存在的問題
2.1標準體系建設不完善
從現存的智慧住區的建設模式和發布的指南、導則和標準來看:整體智慧住區標準體系建設不完善,國家標準數量較少,多是以地方導則、地方標準為主,而且《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系列國家標準發布年限較早,對于目前技術和建設水平來說,具有滯后性,并且多方面標準缺失。平臺標準缺失:目前智慧住區建設需要管理可視化、信息精準化、管理智能化、生活便利化,如此就需要整體的住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在平臺建設方面并沒有相對應的標準出臺。
信息安全標準缺失:目前出臺的智慧住區建設標準方面,缺少智慧住區安全標準規范。尤其是信息安全標準,智慧住區的建設離不開智能化硬件、配套的智能系統、管理服務平臺等各項軟硬件的建設與運維,其中各類設備與系統的安全問題和用戶日常數據的存儲安全問題,都沒有對應的信息安全標準進行規范。
2.2標準需求不同
用戶、企業和政府對于智慧住區建設標準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層面更多關注居民的信息服務、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和管理等內容,房地產商、物業企業更多關注住區硬件建設、系統化建設、物業維護管理等方面,作為業主用戶而言,對于智慧住區的標準需求主要關心安全、日常出行便捷程度、智能化水平、生活環境與服務水平等要點。但是目前的標準的服務對象與標準的制定者,毫無疑問是以企業和政府居多,對于用戶需求考慮較少。
2.3各自為政現象突出
各省市地方都頒布當地的智慧住區建設指南或者建設標準。因具體情況不同而對智慧住區相關指南、導則和標準的編制方向也存在區別與差異。
地方的智慧住區建設指南與標準,多數傾向于建設的指導與規劃,在評價性標準方面則相對缺失。
3、智慧社區建設的路徑選擇
3.1重塑政府,推動社會合作
影響智慧社區建設成敗的重要因素是政府職能變遷和業務流程重構是否同步,徹底的政府再造是建設智慧社區的基礎。“重塑”的一個明確特點是,丟棄與傳統公共管理行政密切相連的一些陳規舊俗,并期望徹底反思政府的運作。這要求政府完善運作機制、轉變政府職能、調整組織結構,在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逐步打破基礎部門之間的利益壁壘,提高各部門之間的綜合協調能力,解決政府部門內部合作難題,為智慧社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政府應積極引導市場,推動社會和企業合作,充分發揮非政府力量實現通力合作。雖然非政府力量在價值標準、利益導向、運作方式、組織結構等方面與政府力量有所差異,但是,這些力量行動力強,反應敏捷,力量壯大,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因此,在考慮社會經濟利益和智慧社區建設的情況下,除政府力量主導外,政府還應該充分鼓勵非政府力量加入智慧社區建設中,避免建設專項資金短缺的問題,引入市場機制,促進行業競爭,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和諧氛圍。
3.2加強信息資源的長期開發,培養信息人才隊伍
信息資源是智慧社區建設的基礎,信息技術是智慧社區建設的技術支撐,它將信息資源開發整合,滿足社區居民對信息消費的需求。政府應一切以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避免產生政策“一刀切”的問題。如:在基礎硬件設施老舊的小區,政府應以加強小區治理硬件設施建設為主要工作方向;在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小區,政府應把整合開發信息資源、提高智慧服務質量作為主要建設工作;針對不主動參與智慧治理的社區,政府一是要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意識,二是要以改變傳統居民觀念為目標,通過財政補貼引導刺激城市居民開展智慧社區治理,但問題的關鍵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信息資源開發不是一個階段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續不斷進行,政府應優化創新創業環境,鼓勵優質人才加入智慧社區建設中。一方面,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使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為居民提供精準優質的服務,如社區可定期召開智能化社區專項學習活動,讓社區工作人員能熟悉操作智慧社區的軟件。另一方面,開辦相關的教育單位或者機構,給智慧社區建設提供專項人才資源,引進國外的相關人才,吸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鼓勵高校開展專業學科招生工作,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
3.3健全社區居民參與機制,完善智慧服務評價體系
社區居民對社區具有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是社區參與和社區建設的重要角色。健全社區居民參與機制,幫助社區居民更便捷地享受智慧化的服務,也可幫助社區居民了解智慧服務的運作方式并建立監督反饋機制。具體來說,一是做好宣傳引導,使得社區居民充分認識智慧社區,參與到社區治理中。尤其是對社區中的老年群體,要轉變服務觀念,耐心引導他們操作智慧社區的基礎設施,學會使用智慧功能。二是堅持實用性原則,在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開發應用系統的可靠安全、容錯能力高、用戶界面友好、操作簡便、兼容性好等因素。三是構建信任機制,創新社區治理模式,鼓勵居民社區參與,注重社區微文化建設,營造“建設智慧社區,人人有責”的社區氛圍,讓社區變成每一戶居民的“大家”。
隨著人口的增多,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大城市病問題日益凸顯,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勢在必行,其中智慧住區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基礎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住區作為城市的基礎單元,作為城市人口的重要生活區域,其智慧化程度在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一個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作者:周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