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傳統養老服務模式已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社區已開始進行智慧化養老服務探索,但存在著問題,如缺乏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低,智慧養老專業化人才缺乏。為此,基于互聯網+技術提出探索社區智慧養老建議如下:一是優化頂層總體模式設計,構建多主體協作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二是建設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推動資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優化運行機制,建設數據共享和集成平臺;三是克服“數字鴻溝”,實行養老信息公開共享;四是加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老舊小區的改造,《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老舊小區的改造要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前提下,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生活需求,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對于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提升老舊小區養老服務效率,解決目前為老服務資源短缺等問題,智慧手段的介入或許能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1、社區智慧養老發展現狀及問題
1.1人均壽命延長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伴隨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中國綜合國力得到提高,國民在生活物質和財政支出方面有較大的選擇自由度,人們越來越注重食物的安全、身體的健康檢查,同時政府對重大疾病治療給予相應補助等惠民政策的陸續出臺,使中國老年人的人均壽命與過去相比有極大的提高。隨著政府對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和政策推廣力度提高,當代家庭愈發重視健康保健意識,讓過去“因病致貧”的重大疾病也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城市和農村的養老服務設施和養老資源的配套建設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使得老年人的養老生活質量得以提升,進而人均壽命得到延長。
1.2社區養老服務資源缺乏有機整合
社區養老服務是政府部門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一個重要措施,但是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和社區等多主體在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過程中,由于缺乏積極的溝通配合,最終導致在合作供給過程中出現:供需不匹配、與老年人需求脫節、服務隊伍不穩定和服務供給效果不佳等問題。在實踐中,市場主體積極響應政府部門的號召入駐到社區養老服務的運營中來,并且政府部門也在稅收利率、場地建設上都給予入駐主體優惠的政策,但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市場主體的逐利天性,將會導致其提供的服務可能無法滿足低收入老年群體的要求,長期下去將會導致企業經營不景氣、獲取利潤低,最終迫使市場主體退出社區養老服務領域。
1.3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低
智慧養老模式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在物聯網等技術運用層面仍然欠缺。智能終端檢測技術存在不足,售后服務也有待增強。信息技術短板導致智慧養老方案不能有效執行,不能將來自社會、家庭、企業等各方面資源整合在一起,很難滿足老年群體的不同需求。在智慧養老數據收集、存儲和處理方面也相對較弱,信息的利用、集成和處理水平有待提高。當前主要集中在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面的服務,而在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參與等專業服務方面明顯不足,信息安全也存在隱患。技術力量不足大大降低了智慧養老的效果,老年群體對智慧養老的認同度也較低,很難做到讓老年人滿意。
2、“互聯網+”社區智慧養老服務的建設模式
2.1志愿儲蓄系統
志愿儲蓄系統是以時間銀行為基礎進行創新發展。時間銀行采取輕老代際循環互助的形式開展志愿養老服務,每次服務結束后將服務者的服務時間存入時間銀行并加以累計,為自己以后的養老儲存時間貨幣。如今志愿儲蓄系統基本上實現了服務信息記錄、存儲功能網絡化,減少過去人工記錄冗雜的工作量,提升了信息錄入的精確性和效率。參加社區志愿服務的主體,可通過儲蓄系統記錄自身參與志愿服務的時間和服務項目,在其年老有服務需求時可以使用自己在系統中存儲的服務時長,領受來自其他志愿者的志愿服務。社區工作人員可以積極鼓勵轄區內退休的醫護人員、高校教師等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社區群眾積極加入,有專業服務需要的老年人在系統中下單,退休的醫護人員在系統中接收到訂單消息,利用自己閑暇的時間前往需求者家中,為其提供一系列專業化的優質志愿服務。志愿儲蓄系統,讓剛退休的低齡老年人在繼續發揮自己專業領域的余熱的同時,可以充實自己的退休生活,提升鄰舍的融洽度。
2.2優化頂層總體模式設計
針對社區智慧養老服務的分散性、差異性和可替代性特點,通過創新公共數據研發和管理機制實現數據信息共享,開展多維數據需求相關性分析,促進碎片化數據的整合,使智慧養老服務的整體支撐模式更加可靠,在基礎上建立智慧養老服務的整體評價、分析和調整機制。系統在適應環境約束、保持內部協調、加強系統調試的前提下,優化智慧養老保障整體模式,建立服務質量評價體系。通過評估智慧養老模式應用場景,從整體上優化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全面調查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總供給和總需求找出缺口,通過供給側結構改革解決供需結構性矛盾問題,構建多主體協作的協同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從平臺開發與應用——大數據共享與集成——綜合平臺運營管理三個方面,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全局性支持模型。
2.3規范和完善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的建設應從老年人切實需求出發,減少重復建設、提高信息數據共享率、提升資源整合能力。政府應主導搭建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并推動信息共享。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應以政府為主體,為老年人提供包括基礎生活類、醫療健康類、環境安全類以及精神文化類四大板塊的常規化服務,企業平臺可作為政府平臺的補充,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養老服務。在數據集成方面,政府應發揮自身優勢推進公共衛生機構、養老機構、民政部門等多職能部門數據端口與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對接,并采用補貼等方式擴大接入服務商,有效整合各系統資源,加快平臺集成化建設,推進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一體化水平。
2.4加強宣傳提升意識
社區智慧養老服務的供給不應僅僅是服務平臺的搭建,更應該將智能化服務滲透入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應加大對老年人的智能化培訓及宣傳,提升智能設備對老年人的吸引力,尤其是準老人以及低齡老人。將智能化培訓納入社區服務內容,充分利用社區養老服務組織為老年人提供培訓及輔導,幫助老人熟悉使用智慧養老平臺。對于高齡老人以及獨居老人等對智能化接受度較低的老人,社區應充分發揮養老服務機構的作用,培育養老管家,為老人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或采用時間銀行等方式鼓勵老人間的互利互助,低齡老人可通過幫助高齡老人,在獲取公益積分的同時增強自身的成就感和社會融入感。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逐年持續攀升,推動社區智慧化養老服務已迫在眉睫。而且目前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都有助于社區智慧養老服務的進一步完善,因此社會中各參與主體應該積極借助互聯網帶來的利好機會,主動加入到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供給中來。接下來的工作則將立足于促進精準匹配老年人需求的社區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發展。
作者:田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