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趋势,探索“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此同时,党建、目标考核等各种微信群、APP、微信公众号可谓层出不穷。有的地方“打卡”成了干部每日的“规定动作”,一些基层干部甚至吐槽“干得好不如晒得好”。工作微信群、APP、公众号成为“秀场”,“智慧党建”面临悄然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唯有将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信息集成、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立体式基层组织网络格局,才能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手段智慧化、工作规范化,才能真正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基于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和基层党建自身发展需求,“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应运而生。但是,因顶层设计、工作理念、运行机制、技术支持、保障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地方“智慧党建”功能逐渐“缩水”。一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地认为“智慧党建”就是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更有甚者,简单地认为“智慧党建”就是迎合当今“机不离手”的实际,定期推送党建微信公众号,并要求干部每日签到“打卡”、分享点赞推送文章。数字化、智能化慢慢“烟消云散”,“智慧党建”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智慧党建”的目的是加快互联网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防止“智慧党建”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必须突出“姓党”的政治性。其主体仍然是党建工作,重点应落在推动党建工作的时代转型上,而不应一味追求党建e家、党建e网通、党建e支部、网上党建综合体等“高大上”的噱头。
党建工作者必须深刻把握这样一个事实:“智慧”只是整合利用党建大数据的手段,推动党建工作转型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本着管用、好用、实用、爱用的原则,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党务与政务、服务融合,促进党建日常工作线上部署督办、党员学习在线交流、网上民主议事恳谈、网上“三会一课”等落到实处,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和扩大党建工作数字化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