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国的大数据技术及相关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2017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大数据有助于政务信息公开化
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打开政府横向部门间、政府与市民间的边界,信息孤岛现象会逐渐消失,政府大数据的共享和公开将成为可能。首先,大数据技术可以集中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数据云”,制定访问协议并分配访问权限,各部门根据需要在权限范围内获取云端数据,这种方式打破了原有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提高了数据共享效率。其次,基于大数据的政务信息开放和共享平台,利于打造阳光政府和推动万众创新。大数据让行政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公众可以实时监督政府行为,督促公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使“幕后交易”“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使得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大数据对企业和公众开放,将激发社会力量的创新潜能,为万众创新提供良好条件。最后,大数据技术有助于规范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存储标准,弱化各自为政的思想,增强各部门间数据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政府智能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政府部门间数据的冲突或矛盾等问题。
大数据有助于公共服务精细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往政府的公共服务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由于技术的限制很难针对不同人的特征进行精细化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服务,而是希望选择能够符合自身要求的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因此,政府公共服务的精细化将越来越重要。大数据技术以其准确、全面、高效、智慧等特性,将“人类普遍”还原为“人类特殊”,能够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为政府公共服务精细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精细化的交通管理,大数据技术能够根据城市实时、全面的路况信息,快速合理、精细准确地调整交通管理策略,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此外,大数据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精细化还可以应用到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人口管理等领域,这种方式的广泛应用和全面覆盖,将满足公民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
大数据有助于政府决策精准化
决策是政府管理的核心环节,决策水平决定着政府公共管理的成败。数据和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关乎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传统的政府决策方式,是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和公民意见搜集信息,而这些信息严格来说属于小范围的抽样调查数据,数据和信息本身就是不全面的,制定出来的决策难免出现偏差。大数据技术摒弃了抽样调查和经验判断等传统决策方式,利用数据融合、数据挖掘、智能运算等技术,使用完整的、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的决策方案更加的科学合理。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埃斯蒂所说:“任何精英或利益集团的判断都是片面的,只有相信基于整体分析的大数据技术,政府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进而提高其管理效率。”大数据技术将模糊决策转化成精准决策,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此外,大数据技术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过程是实时的,保证了决策的时效性。这让本来静态的政府决策动态化,大幅提升了决策的效率。总而言之,大数据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拥有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