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推進智慧養老社區建設,提供高效、便捷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國情來看,發展“互聯網+養老”的出路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塑造尊老、愛老、敬老的網絡社會文化。
網絡社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后喻文化”特征,如果不能改善老年人的弱勢地位、改變對他們的負面印象,他們會認為自己是互聯網時代的“異類”,并最終難以真正地融入互聯網社會。如果老年人自身存在逃避和抵觸情緒,互聯網養老也就無從談起。因此,需要把尊老、愛老、敬老塑造成互聯網文化,避免“后喻文化”的負面影響。
大力推進線上平臺和社區服務銜接。
互聯網最重要的理念是共享,而互聯網養老就是將不同人群通過互聯網進行串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拓展專業養老人員的服務范圍和服務能力。但只有線上平臺的共享是不夠的,還需要線上與線下互聯、網絡平臺與社區服務銜接。因此,需要在推進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在社區落地的同時,推動社區服務利用互聯網渠道實現多社區共享,而不是傳統的一社區一服務。
建立老年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標準化體系。
發達國家的老年人產品和服務有比較完善的標準化體系,相比之下,中國目前的老年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化工作嚴重滯后,一些質量標準與中國基本國情和老年人需求相去甚遠。因此,在推動“互聯網+養老”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建立老年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標準化體系,如基于“互聯網+”提供陪同醫療檢查服務、基礎生活護理。如此,才能增強“互聯網+養老”用戶的黏性。
營造安全、便捷的互聯網養老環境。
安全和便捷是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的基本條件,但目前互聯網安全環境難以得到充分保障,老年人視網絡支付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如果說社區服務和物流服務解決的是老年人購買養老產品和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那么安全的網絡環境是互聯網養老的最后一百米。
當前,中國“互聯網+養老”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并非市場沒有發現商機,而是先天不足和后天缺位。所謂先天不足體現在互聯網企業對老年人的需求變化了解不足,以致無法科學、清晰地分析老年人實際需求與網絡使用能力之間的差距;所謂后天缺位是指政府對養老的基本理念和思路未充分跟隨互聯網的發展而轉變,以致缺乏能夠共享的社區養老資源支持“互聯網+養老”。因此,解決互聯網養老困境,應從滿足老年人需求入手,加強政策引導,最終形成社區共享支持、企業人文關懷、網絡環境安全的互聯網養老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