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一直以来是我国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高出2013年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
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程度。增加的这部分老年人口,由于机体抵抗力的减弱和城市污染的增加,就会滋生疾病,从而增加城市的医疗消费。而老年人生病一般不敢轻易地自己购药治疗,而会主动求医治疗。由于在当期的医疗体制下,财政对医院的转移支付机制尚不完善,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医护人员往往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给病人开中高端的药物,以提升自身的收入。这就使得城市的医疗消费往往倾向于中高水平的医疗消费。
老龄人口所得的病,很大一部分是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性质决定了治疗的长期性。而部分慢性疾病的治疗,需要购置昂贵的药物或医疗器械。因此,部分老人的当期收入可能未必足以购置,从而激发了预防性储蓄的动机,诱致当期老年人口跨期进行医疗消费。
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出现问题也越来越多,社会反映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更需要从上层设计的高度,加强这方面的谋划和思考。加强立法,完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大部分早在5年前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因此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正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波及许多领域的重要趋势,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
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在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受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发布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和社会服务供给信息,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老人进行资格评估;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相关资格进行审查,接受服务对象的服务信息反馈,检查监督服务质量。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养老服务事项。
蓝智慧建议,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广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同时也要发挥市场作用,支持多元化投入,努力形成集健康管理、康复养老、养生保健及文化传播、教育培训、休闲居住、养老度假等为一体的健康养老综合服务体系。
“为老年人提供连续、适宜、规范、便捷的基本医养服务,是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根本目的。”众利和康表示,要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标准化,制定医养机构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对老年人护理服务、人员配置、管理体系等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对每项工作提出详细的定性和定量操作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