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环。近年来,我国养老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机构和设施17.77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54.6万张;今年,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将上调5%,实现自2005年以来的“十六连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逾9.6亿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迅速、日趋完善,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让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也能按月领取养老钱,堪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即便如此,如今我国的养老机构仍然难以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我国是个重视人情的国家,老年人更愿意呆在熟悉的环境中,有着多年邻里社交的圈子,和自己的生活习惯,因此,他们不愿意被安排到养老院生活。以往的小区基础设施差,老年人活动安全难以保障,而年轻人每天工作上班,无法时时伴随在老人身边。如今,社区养老服务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养老以居家为基础,由社区承担养老托老的工作,以机构为支撑,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推行“线上+线下”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方式。
这种高科技赋能智慧养老,重塑了养老的形式,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养老事业的格局。智慧养老主要依托于社区,面向居家老人、社区、机构,开发智能物联网系统平台,连接医疗服务、运营商、服务商、个人和家庭,提供实时便捷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系统连接可穿戴设备,给老人配置智能腕带终端,操作简单,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出现险情立即启动救援;系统联网建立用户档案,记录健康状态,照料护理需求,医疗保健方案等信息,紧急医疗时快速调动资料进行针对性治疗,不错过抢救时间;通过平台的管理和监控,关注失智老人的活动路线,防止丢失,了解老人疾病情况,提醒子女及时安排就医和照护服务。
我国养老事业的新变化、新成就,集中体现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从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映照着发展思路的转变。当前,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政策保障与行动。
养老新变化、新成就,是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的结果。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为民生保障插上新翅膀,带来养老心态改变,养老方案更为多元。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强化政策引导,成为智慧养老加速到来的“助推器”。去年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释放出以数字化转型扩大养老服务资源的政策导向,各地出台的养老服务规划也对智慧养老给予了有力的资金、政策支持。积极拥抱新技术打开的宽广舞台,让养老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就能为市场提供品类更多、品质更好、品牌更优的有效供给。
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不断擦亮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就一定能为老年人带来更好更幸福的晚年。